第389章白家
關燈
小
中
大
第389章 白家
白家詩書傳家,端的是講究二字。
世子妃白盈的父親,是如今的皇貴妃娘娘的嫡親兄長。若論親疏,她們必然是親近的。但皇貴妃出閣時,她還只是個剛剛學會蹣跚走路的小丫頭,話也只是堪堪能說兩句罷了,平素姑母見了她頂多也就是摟著逗個趣而已。
京都距延陵甚遠,皇貴妃出嫁後這麽多年,也從未回來過一趟。早前肅方帝還是端王時,她是不便回來,而後成了皇貴妃,卻是歸不得了。姑娘家出了嫁,省親向來便不是容易的事,對宮裏頭的女人來說,就更是如此。
皇貴妃多年未回白家,白盈長大後也就從未見過她的面。
她所知的那些事,皆出於家中長輩的口。裏頭真真假假不提,加上許多事一傳十,十傳百,以訛傳訛,誰知道裏頭究竟變了多少,又到底能有幾分對的上號。
白盈伸手給兒子掖了掖被角,一面輕聲說︰“世子怎地突然想起問這個?”
紀垂眸微笑,道︰“只是突然想起了太子。”
皇貴妃是太子生母,延陵白家也就成了太子的外家,身為靖王府世子妃的白盈,自然也就跟著成了太子殿下的表姐。但照著皇族這邊來算,肅方帝是靖王的兄長,也就是紀的伯父,而太子便成了紀的堂弟。
好在不管怎麽排,到底也沒差了輩分去。
延陵白家的姑娘。不拘嫡庶,所嫁的皆是高門大戶,勳貴之家。歷代來。白家的男丁不興旺,姑娘卻生得不少,且個個才貌雙全,嫻靜能幹。這樣的姑娘能娶進家門來,誰不樂意?
何況她們身後,是白家。
但近些年來,白家的舉動微有怪異。不過真要往回推算。卻似乎該從皇貴妃的父親繼任家主時開始。在他之前,白家奉行的一直是中立二字。不隨意站隊。往往是最安全的做法,無可厚非。但落到現今的家主白老爺子手裏後,事情便變了。
最打眼的,應當是他做主將女兒送進京都。給端王做了側妃。
白家的嫡女,便是給王爺做正妃也是夠的,只占個側妃名號,其實倒像是打了白家的臉面。皇貴妃昔年未嫁時,在延陵也是頗有才名的姑娘,想娶她的人家能將隊伍從城門口一直排到白家正門口。
那樣的情況下,斷沒有旁人挑剔白家的份,只有白家挑別人的。
少女時期的皇貴妃,只怕說是挑花了眼也不為過。但當年的她,眼裏只看得到一個宋延昭。
只可惜,那抹旖旎的少女心思。剛剛萌芽就被白老爺子一瓢冷水給澆死了。
他要將她遠嫁京都,給端王做側妃。
在此之前,毫無征兆。
白家眾人自是多有置喙,好好的一個女兒,何必給人做側妃。雖也是妃,可終究帶了個側字。上頭還壓著正妃,像什麽樣子。反對的聲音裏。尤以白老夫人的最為響亮,她頭一個便不舍得將女兒送去京都。
天子腳下,再好的風水,也不是個平靜地。
京都在她看來,那就是一只張著血盆大口等著將他們吞吃殆盡的猛獸。女兒若是去了,少說也得去個一層皮才能活。
她是一萬個舍不得,白老爺子卻鐵了心。不論她如何勸,都只認定了不肯再更改。
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打的什麽主意……
然而到了十幾年後的今天,眾人想起這件久遠的往事,都忍不住讚嘆一聲他頗有遠見。彼時慶隆帝還好端端的坐在皇位上,雖則性子軟和,但卻不是昏君暴君,對子民多施仁愛,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,誰能料到,有朝一日竟叫端王爺得了勢。
龍椅上換了個人坐,對整個西越而言,都是翻天覆地的大事,對白家而言,就更是如此。
明面上瞧著,白家依舊還是過去的白家,但身在局中的人都知,白家已同過去不一樣了。
尤其在出了兩任皇後的李家一夕傾塌後,身為皇貴妃白氏的娘家人,延陵白家的地位,立即變得超凡起來。但白家一向與人交好,卻從不輕易站隊,又素來瞧著低調,眾人看待白家的目光同昔日看待李家的,截然不同。
誰能說,白老爺子當年做下的決定不對?
紀見過他,只一眼便知,眼前生得彌勒似胖乎乎笑瞇瞇的老頭,絕非善輩。
他低頭看著自家兒子肉肉的小臉蛋,很是滿意。
世子妃則在旁看著他,壓低了聲音問道︰“宮中可是動蕩了?”
紀擡起頭來,淡淡應了聲“嗯”,隨即說道︰“早晚的事。”說這話時,他的視線直直落在世子妃身上,眼楮一眨也不眨。
世子妃白盈被他看得有些發毛,輕聲嗔道︰“世子瞧什麽呢?”但話雖這般說,她心裏卻明白紀為何這般看自己。
出自白家的皇貴妃生下的太子殿下,身上同樣流著延陵白家的血,有一半是屬於白家的。
若皇城裏動蕩,牽扯上他,便必然也會牽扯上白家。
這樣的局面,以白老爺子的眼光跟心思,絕不會沒有想到。然而他一面領著白家小心翼翼低調做人,一面卻同靖王府攀上了親事。靖王離京十多年,近二十年,在南邊角落裏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,連門也不大出,瞧著委實不算起眼。
老一輩的人雖知靖王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的人物,但如今再看他的懶散模樣,誰能想得到曾經。
靖王妃無法生育,膝下沒有一兒半女,靖王府裏的小主子們皆是庶出,哪怕紀也不例外。
他雖從小養在靖王妃身邊,又是世子,可也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人物。
以白盈的人品相貌、身份門第來論,她還有更好的人家可選。
但這一回,像極了當年白老爺子要將年輕時的皇貴妃送給端王做側妃一般,亦出乎了眾人意料。
小輩的婚事,他已鮮少插手去管,白盈的婚事,卻是他親自一手促成。
這張牌,同當年一樣誰也不解。
直到白盈給紀生下了兒子,有了自己的骨肉後,她才隱隱猜到了些。
自家祖父的心思之覆雜,令人望塵莫及。
一方望族,最要緊的不是繼續攀升,而是守住今時今日的地位。
李家就是前車之鑒,出了再多的皇後又有何用,到了該亡的時候,還是一眨眼的工夫便亡了。
然而白盈也猜不透,自家祖父究竟打的是什麽主意。
不過至少有一點,她看明白了,祖父他對那張龍椅上坐著的人會是誰,非常在意跟看重。
因而她也明白紀的這一眼代表了什麽,白家既是皇貴妃的娘家,也是她的娘家。一旦靖王府起了奪位的心,那白家該站在哪一方身後,便成了個極為重要的選擇。
她揣測著,祖父只怕是對扶持太子登基一事,並不十分滿意。
如果再過個五六年,等到太子有個十五六歲,白家興許還能樂意。
可而今太子才十歲,一個十歲的孩子自是不能親政,這樣一來底下的人密謀的反對的起兵的,只怕都會接踵而至。白家要護著他,必要傾全族之力而為,成便成,不成便是萬劫不覆。
太難,太危險!
她暗暗想著,目光落在丈夫袖口繡著的那一枝梅花上。緋色白色的花瓣重重疊疊,深深淺淺。據悉這是她公公靖王的生母趙氏最喜歡的骨裏紅梅,下葬之時,陪葬的便有這樣一枝梅花。靖王同生母趙氏感情極好,她去世後不久,靖王便讓人在衣裳上繡上了這樣一枝梅花,以表思念。
後來,便成了習慣。
連帶著連紀的衣裳上也少不得這樣一枝梅,幾乎成了靖王府主子的標識。
不過靖王能用,世子紀能用,旁人卻是都用不得。
世子妃白盈盯著那抹緋色看了又看,心中想的卻是,祖父將自己嫁入靖王府,為的是不是就是這一日?
若肅方帝安分,太子平安長大,一切便只照著原樣發展下去便是。可若事情不對頭,可能奪位的人裏頭,最合適最有機會的人,必然是靖王。
白老爺子打的兩手牌,早已做好了舍棄太子的準備。
一將功成萬骨枯,成大事者焉有心不狠的?
白盈想著,激靈靈打了個寒顫,下意識脫口道︰“宮裏若出了事,姑母必然會同祖父商議,只怕……”
邊上紀忽然伸手抱起了兒子,俊美無儔的臉上帶著笑,看著她徐徐道︰“放心,不會有事的。”
但他心裏卻明白,時候差不多了。
父親那,恐怕也已經想得差不多,才會在陳庶先生問起時,沒有直截了當地拒絕。
正想著,他懷中的兒子咿咿呀呀叫喚了起來。
紀低頭看一眼,眼中含著笑,莫名想起了一個人來。
一別經年,也不知如今小十一如何了。
離開京都後,他們便再沒有聯系過對方,如今想來,只覺連模樣都變得模糊起來。
他從漠北歸來,等著他的是母親溫柔的話語跟悉心照料。可候著十一的,卻是一片荊棘之地。
十一的父親亡故,繼母則念念不忘想要殺他。
紀暗嘆,以十一的本事,總不至於真叫人給弄死了才是。
他忽然非常想要見一見如今的十一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白家詩書傳家,端的是講究二字。
世子妃白盈的父親,是如今的皇貴妃娘娘的嫡親兄長。若論親疏,她們必然是親近的。但皇貴妃出閣時,她還只是個剛剛學會蹣跚走路的小丫頭,話也只是堪堪能說兩句罷了,平素姑母見了她頂多也就是摟著逗個趣而已。
京都距延陵甚遠,皇貴妃出嫁後這麽多年,也從未回來過一趟。早前肅方帝還是端王時,她是不便回來,而後成了皇貴妃,卻是歸不得了。姑娘家出了嫁,省親向來便不是容易的事,對宮裏頭的女人來說,就更是如此。
皇貴妃多年未回白家,白盈長大後也就從未見過她的面。
她所知的那些事,皆出於家中長輩的口。裏頭真真假假不提,加上許多事一傳十,十傳百,以訛傳訛,誰知道裏頭究竟變了多少,又到底能有幾分對的上號。
白盈伸手給兒子掖了掖被角,一面輕聲說︰“世子怎地突然想起問這個?”
紀垂眸微笑,道︰“只是突然想起了太子。”
皇貴妃是太子生母,延陵白家也就成了太子的外家,身為靖王府世子妃的白盈,自然也就跟著成了太子殿下的表姐。但照著皇族這邊來算,肅方帝是靖王的兄長,也就是紀的伯父,而太子便成了紀的堂弟。
好在不管怎麽排,到底也沒差了輩分去。
延陵白家的姑娘。不拘嫡庶,所嫁的皆是高門大戶,勳貴之家。歷代來。白家的男丁不興旺,姑娘卻生得不少,且個個才貌雙全,嫻靜能幹。這樣的姑娘能娶進家門來,誰不樂意?
何況她們身後,是白家。
但近些年來,白家的舉動微有怪異。不過真要往回推算。卻似乎該從皇貴妃的父親繼任家主時開始。在他之前,白家奉行的一直是中立二字。不隨意站隊。往往是最安全的做法,無可厚非。但落到現今的家主白老爺子手裏後,事情便變了。
最打眼的,應當是他做主將女兒送進京都。給端王做了側妃。
白家的嫡女,便是給王爺做正妃也是夠的,只占個側妃名號,其實倒像是打了白家的臉面。皇貴妃昔年未嫁時,在延陵也是頗有才名的姑娘,想娶她的人家能將隊伍從城門口一直排到白家正門口。
那樣的情況下,斷沒有旁人挑剔白家的份,只有白家挑別人的。
少女時期的皇貴妃,只怕說是挑花了眼也不為過。但當年的她,眼裏只看得到一個宋延昭。
只可惜,那抹旖旎的少女心思。剛剛萌芽就被白老爺子一瓢冷水給澆死了。
他要將她遠嫁京都,給端王做側妃。
在此之前,毫無征兆。
白家眾人自是多有置喙,好好的一個女兒,何必給人做側妃。雖也是妃,可終究帶了個側字。上頭還壓著正妃,像什麽樣子。反對的聲音裏。尤以白老夫人的最為響亮,她頭一個便不舍得將女兒送去京都。
天子腳下,再好的風水,也不是個平靜地。
京都在她看來,那就是一只張著血盆大口等著將他們吞吃殆盡的猛獸。女兒若是去了,少說也得去個一層皮才能活。
她是一萬個舍不得,白老爺子卻鐵了心。不論她如何勸,都只認定了不肯再更改。
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打的什麽主意……
然而到了十幾年後的今天,眾人想起這件久遠的往事,都忍不住讚嘆一聲他頗有遠見。彼時慶隆帝還好端端的坐在皇位上,雖則性子軟和,但卻不是昏君暴君,對子民多施仁愛,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,誰能料到,有朝一日竟叫端王爺得了勢。
龍椅上換了個人坐,對整個西越而言,都是翻天覆地的大事,對白家而言,就更是如此。
明面上瞧著,白家依舊還是過去的白家,但身在局中的人都知,白家已同過去不一樣了。
尤其在出了兩任皇後的李家一夕傾塌後,身為皇貴妃白氏的娘家人,延陵白家的地位,立即變得超凡起來。但白家一向與人交好,卻從不輕易站隊,又素來瞧著低調,眾人看待白家的目光同昔日看待李家的,截然不同。
誰能說,白老爺子當年做下的決定不對?
紀見過他,只一眼便知,眼前生得彌勒似胖乎乎笑瞇瞇的老頭,絕非善輩。
他低頭看著自家兒子肉肉的小臉蛋,很是滿意。
世子妃則在旁看著他,壓低了聲音問道︰“宮中可是動蕩了?”
紀擡起頭來,淡淡應了聲“嗯”,隨即說道︰“早晚的事。”說這話時,他的視線直直落在世子妃身上,眼楮一眨也不眨。
世子妃白盈被他看得有些發毛,輕聲嗔道︰“世子瞧什麽呢?”但話雖這般說,她心裏卻明白紀為何這般看自己。
出自白家的皇貴妃生下的太子殿下,身上同樣流著延陵白家的血,有一半是屬於白家的。
若皇城裏動蕩,牽扯上他,便必然也會牽扯上白家。
這樣的局面,以白老爺子的眼光跟心思,絕不會沒有想到。然而他一面領著白家小心翼翼低調做人,一面卻同靖王府攀上了親事。靖王離京十多年,近二十年,在南邊角落裏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,連門也不大出,瞧著委實不算起眼。
老一輩的人雖知靖王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的人物,但如今再看他的懶散模樣,誰能想得到曾經。
靖王妃無法生育,膝下沒有一兒半女,靖王府裏的小主子們皆是庶出,哪怕紀也不例外。
他雖從小養在靖王妃身邊,又是世子,可也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人物。
以白盈的人品相貌、身份門第來論,她還有更好的人家可選。
但這一回,像極了當年白老爺子要將年輕時的皇貴妃送給端王做側妃一般,亦出乎了眾人意料。
小輩的婚事,他已鮮少插手去管,白盈的婚事,卻是他親自一手促成。
這張牌,同當年一樣誰也不解。
直到白盈給紀生下了兒子,有了自己的骨肉後,她才隱隱猜到了些。
自家祖父的心思之覆雜,令人望塵莫及。
一方望族,最要緊的不是繼續攀升,而是守住今時今日的地位。
李家就是前車之鑒,出了再多的皇後又有何用,到了該亡的時候,還是一眨眼的工夫便亡了。
然而白盈也猜不透,自家祖父究竟打的是什麽主意。
不過至少有一點,她看明白了,祖父他對那張龍椅上坐著的人會是誰,非常在意跟看重。
因而她也明白紀的這一眼代表了什麽,白家既是皇貴妃的娘家,也是她的娘家。一旦靖王府起了奪位的心,那白家該站在哪一方身後,便成了個極為重要的選擇。
她揣測著,祖父只怕是對扶持太子登基一事,並不十分滿意。
如果再過個五六年,等到太子有個十五六歲,白家興許還能樂意。
可而今太子才十歲,一個十歲的孩子自是不能親政,這樣一來底下的人密謀的反對的起兵的,只怕都會接踵而至。白家要護著他,必要傾全族之力而為,成便成,不成便是萬劫不覆。
太難,太危險!
她暗暗想著,目光落在丈夫袖口繡著的那一枝梅花上。緋色白色的花瓣重重疊疊,深深淺淺。據悉這是她公公靖王的生母趙氏最喜歡的骨裏紅梅,下葬之時,陪葬的便有這樣一枝梅花。靖王同生母趙氏感情極好,她去世後不久,靖王便讓人在衣裳上繡上了這樣一枝梅花,以表思念。
後來,便成了習慣。
連帶著連紀的衣裳上也少不得這樣一枝梅,幾乎成了靖王府主子的標識。
不過靖王能用,世子紀能用,旁人卻是都用不得。
世子妃白盈盯著那抹緋色看了又看,心中想的卻是,祖父將自己嫁入靖王府,為的是不是就是這一日?
若肅方帝安分,太子平安長大,一切便只照著原樣發展下去便是。可若事情不對頭,可能奪位的人裏頭,最合適最有機會的人,必然是靖王。
白老爺子打的兩手牌,早已做好了舍棄太子的準備。
一將功成萬骨枯,成大事者焉有心不狠的?
白盈想著,激靈靈打了個寒顫,下意識脫口道︰“宮裏若出了事,姑母必然會同祖父商議,只怕……”
邊上紀忽然伸手抱起了兒子,俊美無儔的臉上帶著笑,看著她徐徐道︰“放心,不會有事的。”
但他心裏卻明白,時候差不多了。
父親那,恐怕也已經想得差不多,才會在陳庶先生問起時,沒有直截了當地拒絕。
正想著,他懷中的兒子咿咿呀呀叫喚了起來。
紀低頭看一眼,眼中含著笑,莫名想起了一個人來。
一別經年,也不知如今小十一如何了。
離開京都後,他們便再沒有聯系過對方,如今想來,只覺連模樣都變得模糊起來。
他從漠北歸來,等著他的是母親溫柔的話語跟悉心照料。可候著十一的,卻是一片荊棘之地。
十一的父親亡故,繼母則念念不忘想要殺他。
紀暗嘆,以十一的本事,總不至於真叫人給弄死了才是。
他忽然非常想要見一見如今的十一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